【廉洁文化】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

发布者:周鑫发布时间:2023-04-07浏览次数:10

|出处|

典出春秋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孔子的《论语•述而》。

|背景|

《论语》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,《论语》记载了孔子思想中薄赋敛、举贤才、节用、爱人、使民以时、有教无类、不信鬼神等有积极意义的内容,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、学习经验、写作经验、生活经验、诗论方面的内容,更值得我们学习传承。《论语》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,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。《论语•述而》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,以及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和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。

|解读|

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意思是,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,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,毫无意义。“浮云”比喻不值得关心的事,不足道的事;古时常将富贵简称为“利”;“义”者宜也,义是一种合宜,是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。“不义”之“富贵”背后是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。

义利相兼,以义为先。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,则没有价值,追求富贵必须以符合“义”为前提,逐利不能放弃道义与良知。义利本身无褒贬,但义与利发生矛盾时的取舍,却能反映出人品官德、觉悟境界、人生态度。在义与利面前能否心端行正,则是衡量一个人正直与否、高尚与否、担当与否的重要尺度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,义重于利义在利前,是古人一向推崇的君子品格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体现。

不以欲伤,不为利累。不义之利犹如浮云,道理并不复杂,难的是将它落实到实践当中。明辨义利,需戒除贪欲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警醒,才能时刻牢记不义之财不可妄取,从而妥善地处理义利矛盾。戒除贪欲、坚持正确的义利追求,首先要有强大的信念和定力。要坚守内心的原则,时刻遵循“君子以义为质”,才能不被名利遮望眼。不为名利所累,始终将义置于利前,时常反躬自问,筑牢思想防线,做政治信念坚定、遵规守纪的明白人。

坚持正确义利观,做到义利兼顾。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,切不可为满足一时的私欲,突破底线、红线。要正确处理义利之间的辩证关系,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、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和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。在与人交往中,要平等相待、以义相交,而不是唯利是图、斤斤计较。总之,我们只有取利有道才是长久之道,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,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。

(来源:中国方正出版社微信公众号)